堆肥的氧鍵

一般來說,堆肥分為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。好氧堆肥是指有機物質在氧氣存在下的分解過程,其代謝物主要是二氧化碳、水和熱量;而厭氧堆肥是指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的分解,厭氧分解的最終代謝物為甲烷、二氧化碳和許多低分子量中間體如有機酸等。傳統堆肥主要以厭氧堆肥為主,而現代堆肥多采用好氧堆肥,因為好氧堆肥便於大量生產,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。

原料堆的曝氣和供氧是堆肥成功的關鍵。堆肥的需氧量與堆肥中有機物的含量有關。有機物越多,耗氧量越大。通常,堆肥過程中的需氧量取決於氧化碳的量。

堆肥前期主要是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動,需要良好的通風條件。通風不良,好氧微生物會受到抑制,堆肥分解緩慢;反之,如果通風過大,不僅堆內的水分和養分也會流失,而且有機物分解強烈,不利於腐殖質的積累。
因此,前期樁身不宜過緊,可採用翻轉機翻轉樁身,增加樁身供氧量。厭氧後期有利於養分保存,減少揮發損失。因此,要求堆肥適當壓實或停止翻動。

一般認為,將電堆內氧氣保持在8%-18%比較合適。低於8%會導致厭氧發酵,產生惡臭;超過18%,堆料會被冷卻,致使大量致病菌存活。
翻堆次數取決於條堆中微生物的耗氧量,堆肥前期堆肥翻堆頻率明顯高於堆肥後期。一般3天翻堆一次。溫度超過50度時,應翻面;當溫度超過70度時,應每2天開啟一次,當溫度超過75度時,應每天開啟一次,以快速降溫。

堆肥翻堆的目的是為了發酵均勻,提高堆肥度,補充氧氣,降低水分和溫度,建議至少翻3次農家肥堆肥。


發佈時間:Jul-20-2022